基本是很好的 成像、对焦等等 不必多说了。
外变焦 佳能的设计者估计是猫脑子,为何不做成内变焦?焦外很不好。全光圈比较、远端近端都没比副厂头好过价格比的N倍。
用了半年,拍片过千张。镜头是很好的,价格是很高的。综合考虑性价比,基本等于一只狗头。这样的镜头远远不值这个价格。真正玩用这只头的应该不是自己花钱的,自己花钱的基本不买这样的产品。当然,拿一万当一千花的有钱人,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迷信发烧友除外。
我看了很多的镜头的表现,蔡司镜头的硬性张力,尼康柔中带锐的色调,适马在灰度上的极度表现,还有宾得红花似火的张扬。不管怎样没有才能色彩中和适当的表现。不是中庸,却有活灵活现的质感。即便是一叶萱草,却似在和风中褪去不应有铅华。我不想说的讨好,但寻遍千百色质感的镜头之后,还是难得如此自然的表现。
缺点是有点贵,值不值只有佳能知道。
非常好的镜头,值得拥有!
大家都说了
大家也说了
从整体的镜组设计思路,其实没有什么创新思路,从用料上,对各种干扰的抑制上,基本上就是17-55的翻版,一个思路。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创新。什么这个焦段没有加IS的,加了就一定要用吗,有IS的镜头你就一直在打开状态吗,有与没有只是给用户在特定的环境下多了一种可能,就如同买车不带气囊,谁看到那个车的气囊是天天爆破的。买了之后发现,真的是锐了,但这个锐是不是配合了镜头固件的因素就不得而知了。镜头结构本身,没有可圈点的地方,那几片玻璃也没有圈点的地方,因为如果完全优秀,镜组数量可以再少,再少,那才是真正的技术,补丁做法,其实还是那么回事,总之,冲动之下买了,后悔,如果是公家,那么只能说不贵,如果自己的银子,这个镜子真的太黑心了。没辙,还有选择吗,有,那就只好选择半幅机和17-55,或者换门。
对焦、速度、锐度等优点就不用再多说了,轻量化的设计,结构紧凑,不坠手,很舒服。
要说畸变小,那是扯淡。但是,这种头的定位,畸变似乎不会带来什么麻烦,看起来也挺有趣,我主要用作旅游挂机,基本不算缺点了。外变焦的问题,我不知道是不是很容易进灰,(这种高端的镜头如果不考虑密封问题,那佳能就是傻子),单就外观,绝对没有网上说的那样丑,当你专心拍摄的时候,根本不会考虑到伸出来的那一段。(想想吧,街上不懂的看见了这口径,一定惊呼专业,懂的人也有八成看到后流口水),所以外观根本就不是问题。
有人说色彩干,我觉得有道理,但这是镜头在忠实的记录,无可厚非。我并不觉得一定要有玄幻的色彩,那些其实不真实,只是人们喜欢他们眼睛看不到的效果和颜色。而我更喜欢的是忠实的记录。
改进了镜片组,增大了口径,曲线惊人,各个焦段按照理论数据来看近乎完美。F2.8就可有惊人表现,那F3.2下就无可挑剔了。优点很多,不再一一多说了。
重点就是缺点:第一个就是伸缩式镜头,老版24-70在大个遮光罩下,显得是内变焦。其实也是伸缩式啊,只不过镜头让遮光罩保护了下。而这次的则和24-105完全一样,想一想我那只15-85如今的惨状,真为这支头担心了。还有就是价格,18500的上市价格,看后让人肝颤。不过这个价格也是虚报吧。5D3上市的时候还标价25000呢,现在过了半年了,价格不也是低于20000了么。降价幅度20%,按照这个推想,新24-70差不多应该会降价到14000左右吧。现在老24-70的价格是12000左右(真心是无语,半年涨了3000多),感觉价位如此定义,应该是佳能在清仓老版24-70,反正我是观望了,心理价位在1.25W~1.3W之间吧。
好头,但是要等,估计现在也没有人考虑入手了,高帅富和白富美们,可以考虑赶紧入手,好满足你们装的欲望。嗯嗯。
对焦速度和准确度比较高,画质基本上和小白兔一样,仅次于定焦了,大口径拿着舒服而且边缘画质挺好,24-50焦段画质进步了,不过50以上有点次,我一般用28-60表现力不错。光圈f2.8虚化比较好,而且黑天不用抬高感也不怕手抖得太严重了。色彩真实这个没的说了。想当初用24-70一代,这个比它轻一点。24-70一代暗角问题有了不错的解决。
外变焦而且是小遮光罩,进灰难免。口径大了用国家地理2477,大包才能供得起。长得也不如一代帅(不过没多大意义),50-70画质居然变次了。而且价格还是小贵。没有防抖,快门速度下1/40就有点支持不住了。
装到5D III上,那叫一个锐啊、、、
反复思想斗争后还是决定发评论贴,评论好要被说成佳能的托,评论不好要被说成对手的托,难啊!但为了实事求是,为了给与我上此头之前心情一样的摄友们参考,还是想评两句。这个头上周入成12XXX的价格,我等了2年了,从1代等到换代,再等到2代各种测评,再等到价格回落企稳,呵呵,不容易啊。手中除了50L再没有35-70的焦段,现在填补让人高兴,又得一利器和工具。
1、这个头的分量不轻,明显感觉比1635L重但比小白兔轻,用料还是十足的,操作中要拿稳,出行旅游必带。
2、除了24端,其他焦段不能锁定。变焦环阻尼较大,感觉安全稳重,费点劲不是问题。
3、焦段实用,是风景、人像、人文纪事、新闻通讯通吃的一个镜头,实用性高。
4、82口径更加威猛,镜头进光量更大,新设计的成果。
5、遮光罩更加科学和低调,遮光罩安装转动轻巧且卡口坚实,不会松动。
6、成像锐度非常满意,所有焦段基本上看不到暗角,24端畸变能接受,只要拍人像不把人物放太边缘。
7、对焦很快,即使用5D2也基本不用担心跑焦。
8、镜头相比1代整体性能有提升且整体低调了许多,适合街拍而更加安全。
首先说和器材派讨论这款镜头感觉遇到无赖。你用来拍花,他问你怎么不用微距;你说变焦方便快捷实用,他说变焦太烂成像不如定焦;总之,你说变焦,他说定焦;你说定焦他说变焦;你说CANON他说莱卡;你说好,他说你是CANON的托;你说不好,他说你是对手的托。没法讨论,道不同不相为谋。
1、外变焦的确很遗憾,24端镜筒无伸出,70端镜筒最长,使用中防尘防潮防雨是个问题。但这也许是厂家为今后3代留下伏笔,也许真的是受技术瓶颈限制,不得而知。积极看待,重要的是先使用这件工具。
2、82口径是件好事,但82口径的UV太贵,82mm B+W Mrc铜环超薄UV的确较77mm贵很多。增加了成本。但这个成本个人认为还是值得花的。提升UV的价钱,CANON并没有得到好处啊。
3、24-70的这个焦段,加上最大只有2.8光圈,实际使用中还要退2-3档,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景深和虚化,这是客观规律,因此对该头的虚化效果不能报过高苛求,虚化过度自然、没有二线性就可以了,而该头已经做到,只不过景深效果较普通而已。
4、目前价格略贵,还有一定下降空间。但非常需要的朋友目前可以考虑入手,不急于使用的朋友可以再等等。
1、焦段实用,各种常规题材皆可用,出门必带,适合挂机。
2、用料和做工不苟且,从实拍效果来看,对得起网友的期待和目前的价位(虚高时除外)。
3、外变焦设计让人不理解,16-35L与70-200L都能做成内变焦,为什么偏偏就24-70L不能?预留伏笔还是技术瓶颈让人们议论纷纷。除非指望3代出品,否则还是先用为上,镜头也就一款工具,把器材看淡点,多把心思用在如何用好器材,如何拍摄上面,方为正道。
4、虽然不是一款尽善尽美的器材,但还是一款绝对实力和绝对实用的标变,先别怨天尤人,用好器材才是能力的体现。
以上为个人观点,实事求是,但不代表全部,仅供看得进去的朋友们参考。谢谢!
焦段实用,红圈品质,人像成像质量高
价格一直比较贵,前段时间又涨了一次价
景深浅,成像可靠,稳定性好,价格略贵
因为恒定2.8原厂没有其它选择,所以只能选它,有什么可比的,跟腾龙比价钱摆在哪,还没有防抖,跟一代24-70比,价钱也摆在哪,都有二代了,再买一代是不是会有不甘。画质好,光圈大,做工也算还行,只是没有一代拉风。要不就24-105,你想啊,5D3都买了,还差一个24-70吗?对不对。必竞一支镜头要陪咱好久,好久,估计在15年左右,相机就不一定,也许5年,也许2年。总结24-70 2.8二代就是一个不能代替的标变,如果能代替,我也不想要它,即爱,又狠。35L的确好,可旅游不方便,85L牛,可只有拍糖水片人物。50L也好,但广角风景不给力。24L也牛B,可你就拍风景不拍人文嘛?说了这么多,就是只能选24-70,特别是旅游,夜景,一会拍景,一会扫街,一会又拍人,能带哪么多定焦来回换头嘛、虽然24-70没有定焦牛,但也是标变中无可代替的镜皇,虽然贵了点,但原厂没有其它选择,虽然外变焦,但佳能就是这么做的,有什么办法?就这样吧
贵了点,但是,如果看一代24-70,二代就不贵了,一代出了十年了,从1万多搞到现在,还8000块,也算保值了。这个二代缺点太多了,只不过我说了,佳能也不听,这头如果是内变焦就好了,可以很大程度防灰,再有没防抖,我感觉防抖还是很有用的。再有质量上与24-105没有区别,如果你不再意一档光圈就24-105吧。画质也差不太大,锐度可能还要好一点点,焦段也有优势,还防抖,还便宜。但是,你想啊,还是哪句话,必竞24-105是套头,心里总是想24-70……。镜头还是大师说过的哪句话,买你能买的起的最贵镜头,它可能要陪你走过一生的摄影之路。
因为没的选,所以只能选它。